各市、县(区)农业农村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到2025年
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
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22〕8号)精神,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江西省到2025年
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和《江西省到2025年化学
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加大实施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2023年4月3日
江西省到2025年
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科学施肥、促进
化肥减量增效,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启美丽江西建设新征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健全减量技术体系,着力推进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
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生产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技引领。聚焦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配套。
(二)坚持有机替代。提倡绿肥种植和秸秆多样化还田,挖掘土壤养分有效性,减少
化肥用量。
(三)坚持统筹推进。针对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推进
化肥减量化。
(四)坚持机制创新。创新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施肥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统测统配、智能配肥、代施代管等农化服务,探索构建施肥定额制、台账制等长效机制。
(五)坚持资源整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汇聚
化肥减量化合力。
三、目标任务
加快构建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施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实现“一减三提”。一减,
化肥施用总量进一步减少,到2025年全省农用
化肥施用量实现稳中有降;三提,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省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水稻
化肥利用率达到43%。
四、技术路径和区域措施
(一)技术路径
1.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依托信息化等手段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
2.调优结构减量增效。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
3.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推广种肥同播、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
化肥用量。
4.多元替代减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
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通过根层调控、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
化肥投入。
5.科学监管减量增效。建立健全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试点施肥定额制、台账制管理,分区域、分作物、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区域措施
1.水稻主产区。施肥原则:分区控肥、调优结构,适量减氮、控磷稳钾,调整形态、补充锌肥。主要措施:试点氮肥定额制;大力推广水稻专用肥、配方肥等新型肥料,提高侧深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部分
化肥、“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等技术到位率;在适宜区域发展冬闲田绿肥。
2.油菜主产区。施肥原则:调优结构、调整形态,适量减氮,补充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试点氮肥定额制;推广油菜专用肥、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推广油菜基肥深施或种肥同播,鼓励施用畜禽粪肥。
3.蔬菜主产区。施肥原则:优化运筹、适当减氮,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
化肥、水肥一体化、叶面施肥等技术,注重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应用。
4.果茶主产区。施肥原则:适当减氮,稳磷稳钾,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试点养分综合管理,集成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植物营养诊断、土壤培肥改良、有机肥替代部分
化肥、水肥一体化、叶面施肥、整枝修剪等技术,引导果园绿肥种植和自然生草,注重专用肥、配方肥、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应用。
五、重点任务
(一)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动。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打造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结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2025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化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农函〔2021〕31号)要求,持续开展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基础工作,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与应用,及时更新作物施肥参数。积极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科学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指导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公共云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施肥指导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全省农技部门科学施肥指导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农企合作,及时发布肥料配方,鼓励和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作物专用肥,探索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互补的服务模式,促进配方肥落地。
(二)“三新”集成配套落地行动。以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及蔬菜、水果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为重点,结合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技术,减少
化肥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实施养分综合管理。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加大土壤培肥改良、植物营养诊断等技术集成应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增效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示范推广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施、有机肥抛洒机等高效机械装备,减少
化肥流失和浪费。
(三)
化肥多元替代推进行动。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引导多元替代部分
化肥,推动有机无机结合。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探索建立种养结合机制,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促进有机无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果园生草,采取自然覆盖、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覆盖、翻压、堆沤、生物反应堆等方式还田利用。优化种植制度,推广紫云英、
花生、
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间套作,接种根瘤菌剂,促进生物固氮。
(四)肥效监测评价行动。构建施肥效果监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
化肥减量化成效。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和肥料使用效果监测点,深入挖掘土壤养分、农户施肥、田间试验、效果监测等基础数据,客观评价
化肥减量化效果。
(五)宣传培训到户行动。持续推进
化肥减量化宣传培训“百千万”行动,每年召开现场观摩会1百场以上、举办培训班1千期以上、开展进村指导1万次以上。全面推行施肥方案进村、进店、进户、上网、上牌、上电视“三进三上”工作模式,提高施肥指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征集总结
化肥减量化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报道,用真实案例提升宣传效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
化肥减量化行动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厅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厅种植业管理处会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推广应用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成立本级领导小组。
(二)强化责任分工。按照“省负总责、市管指导、县抓落实”的原则,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年度明确重点工作,分作物细化技术措施,加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工作情况报省农业农村厅。
(三)强化政策扶持。在充分统筹利用农业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加强与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
化肥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粪肥科学还田利用长效机制,确保
化肥减量化行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调动科研教学专家资源,强化产学研用协作,积极协同科学教研机构、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研发创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加快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
江西省到2025年化学
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
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勇争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既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又减少使用化学
农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控害与减药协同。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在确保防治效果、控制病虫危害的同时,减少使用化学
农药。
??保量与保质并重。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在保障主要农产品产量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农产品
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生产与生态协调。进一步推广应用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
农药对农业生产环境和田间有益生物的不良影响,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节本与增效兼顾。进一步优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推广简便易行、成本适度、防治有效的技术模式,做到减药节本和增产增效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完善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稳步提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安全用药水平,降低化学
农药使用强度(单位播种面积化学
农药使用折百量),力争化学
农药使用总量保持下降趋势。
??化学
农药使用强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
农药使用强度降低5%以上,果菜茶等重要经济作物化学
农药使用强度降低10%以上。
??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粮
棉油等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
??病虫害绿色防控。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果菜茶优势产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病虫害绿色防控基本全覆盖。
二、技术路径
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做好“替、精、统、综”等四个方面工作。
“替”,推行“四个替代”,即用生物
农药替代化学
农药、高效低风险
农药替代老旧
农药、环境友好的剂型替代对环境影响大的药剂剂型、高效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推广应用生物
农药和高含量、高活性、高防效、低毒性、低用量、低残留
农药,淘汰防效差、风险高、用量大的
农药品种;推广水基化、纳米化等
农药剂型,减少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老旧剂型;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淘汰老旧落后施药机械,提高施药效率和质量,减少
农药用量。
“精”,落实“三个精准”,即精准预测预报、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监测点建设,推进监测预警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和指挥调度,做到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推广靶标施药、缓释控害、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
“统”,推行统防统治,即发展壮大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大力扶持发展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鼓励开展病虫害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提高统防统治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推动
农机农艺融合,优化农田环境条件,促进统防统治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综”,综合施策,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免疫诱抗、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
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强度。加强
农药经营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销售禁限用
农药和误导农业生产者用药的行为。加强
农药使用指导、宣传和培训,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三、重点任务
实施“六大行动”。
(一)病虫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行动。聚焦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推进病虫监测预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
1.加密布设基层监测站点。重点在一、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常发区、重发区增设监测站点,提高实时监测、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能力。
2.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基层监测点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害虫性诱捕器等现代监测工具,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提高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3.加强预测预报研判。执行主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监测调查和预报发布行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准确研判发生态势,提高指导防治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行动。分区域、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速集成推广应用。
1.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优化作物种植布局,因地制宜推广抗性品种、健康栽培、水旱轮作、耕沤灭螟、深耕除草、果园生草等农艺措施。
2.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推广应用天敌昆虫和生物
农药,示范应用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综合种养等措施。
3.合理采用理化诱控。因地制宜推广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害虫诱集技术,采取地膜覆盖除草、防虫网阻隔等措施。
4.推行科学安全用药。推广应用防治效果好、使用剂量低的高效低风险
农药,指导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提高
农药使用效果和效率。
5.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发挥现有17个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标准,打造申报一批全国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示范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进行动。重点是做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做优统防统治服务,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
1.做强专业化防治组织。以“装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服务全程化”为重点,培育申报一批星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2.打造统防统治全国百强县。发挥现有9个全国统防统治全国百强县的引领作用,按照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的标准,打造申报一批统防统治全国百强县,引领统防统治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3.提升统防统治水平。创新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应用精准施药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
(四)
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构建
农药使用监测与评估体系,制定监测评估办法,为化学
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布局监测站点。在产粮油大县和特色经济作物优势县,逐步建立一批
农药风险监测站点,系统开展
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强度等监测。
2.开展使用评估。组织开展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等工作,根据
农药使用评价机制,科学评估
农药的防病治虫效果和保产增收作用。
3.加强数据上报。逐步建立
农药使用调查监测数据报告制度,统一
农药使用量统计方法,推进全省在专业平台上进行数据填报,为科学安全减量使用
农药提供信息支撑。
(五)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强化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的普及推广,进一步提升
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促进
农药科学安全减量化使用。
1.强化培训宣传。持续开展“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宣传
农药科学安全减量化使用知识。
2.加强技术指导。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广大农业生产者
农药使用技术难题,提高科学用药技术入户率、到田率。
3.探索
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根据国家部署安排,在粮食主产区、果菜茶优势产区,积极稳妥开展
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试点,指导广大农户依法用药、安全用药、科学用药,严格遵守
农药安全间隔期,降低农产品
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
农药使用监督管理行动。持续推行
农药经营标准门店创建,提高
农药经营服务水平。强化
农药监管,规范
农药经营和使用行为。
1.完善
农药使用档案。按照《
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以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植大户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
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如实记载
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施药时间、作业人员、施药地点等相关信息。
2.加强
农药溯源管理。进一步推进
农药经营标准门店创建,严格落实
农药经营门店购销台账记录和限制性
农药实名制购买等制度,实现
农药销售和使用可追溯。
3.强化
农药执法监督。加强
农药市场检查和
农药质量监督抽检,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使用
农药的行为。健全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提高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成立
农药减量化行动协调指导组,由厅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厅种植业处会同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植检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地要强化属地责任,农业农村部门要组建工作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行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各级
农药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病虫监测预警经费,大力推进化学
农药减量化行动,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促进
农药减量增效。
(三)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成立专家指导组,细化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示范区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服务,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推广领域专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12316专家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等项目,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户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措施、好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切实发挥化学
农药减量化技术措施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推进化学
农药减量化良好氛围。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工作情况报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