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原则
1.合理确定有机肥种类与施用数量,重视秸秆类高碳氮比有机肥料的施用;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推荐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促根类功能性水溶肥。
2.调整氮、磷、钾
化肥用量与配比,肥料氮(N)、磷(P2O5)、钾(K2O)比例保持在1:0.2:1.2左右。磷肥基施为主,氮钾肥追施为主。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
3.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有条件的种植区域推广智能精准水肥管理技术。
施肥建议
1.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堆肥2-3方/亩,或者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亩。有条件的园区可采用“以磷定量”的方法确定有机肥用量,以畜禽粪便为有机肥来源时,宜配施1500-2000公斤/亩的稻壳或其他作物秸秆。
2.产量水平8000-10000公斤/亩,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22-28公斤/亩;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氮肥(N)15-20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17-22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6000公斤/亩,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17公斤/亩。
3.基肥重视有机无机配施,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施用,其余追施;70%以上氮肥和钾肥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分5-8次随水追施(每8-15天一次),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过3公斤/亩。在11月至来年2月份,降低灌溉施肥频率,每15-25天灌溉施肥一次。如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和盛果期每间隔6-1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氮(N)量可降至2-3公斤/亩,全生育期(110-150天)灌水量控制在240方/亩以下。
4.从开花期开始,宜选用17-5-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低磷高钾型水溶肥。适当补充钙、镁、硼肥。可基施石灰50-75公斤/亩、无水硫酸镁4-6公斤/亩,叶面喷施2-3次0.1%硼肥水溶液。